租房人站起来了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在中国,房子对于人们是一种信仰,一种房崇拜。
你没有房子,租房的生活,永远是飘泊,寄人篱下的感觉。
你没有房子,口袋里的现金越来越不值钱。
而炒房客陷入的,是那个“朝三暮四”的寓言。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不久,老人家没粮食了,想减少猴子食物数量,想了一招。
他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怒了。他赶紧又说:“要不,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可以吧?俺大大让利了!”这下猴子们乐坏了。
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总量依旧是七,炒房客或许可以一时的获利,但炒房不是长久之计。
而是“房住不炒”和“租售并举”的大浪潮下,不得不思量的现象。
昨天,中国自然资源部已同意福州、南昌、青岛、海口、贵阳五个城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试点实施方案。
加上之前批复的13个城市,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已有18个城市已经同意试点将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租房。分别是:
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成都、福州、南昌、青岛、海口、贵阳。
说到这,普及一下何为集体建设用地。
在中国,根据土地所有权的差异,可以将土地类型分为城市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大类,前者所有权归国有,后者归“集体所有”。
而集体建设用地一般是不能直接参与建设开发的。集体建设用地就是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
再说的简单点,咱们平时说的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都属于这个范围。
即便你在这样的土地上建了房子,也不能上市交易,也没有房产证,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产权房”。
集体土地要想变成城镇建设用地,一般都需要政府征地,然后转换土地性质。
中央选定了这18个城市,允许所谓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就是农村集体土地不用经过国家征地环节,可以盖成租赁房,直接进入了市场!
说白了,就是:村里的土地,可以建房出租给白领了!
这意味着,政府征地环节没有了,连开发商这个环节也省去了,节省的成本不是一笔小数目。
根据以往建设经验,农村集体建设的租赁房成本,可能只有商品的20%(一线%(二线城市)。
建设成本低了,房价自然下降,自然租金也会随波逐流。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大量的廉价租赁房即将涌入市场。
包括城中村的房子,包括都市边缘农村的房子,都可以成为租赁房。
一直以来,租赁市场的供需结构都是倾向出租人。如此这般,供需结构将彻底向租房者一头倾斜。
大量的租赁住房入市,自住商品房需求自然就相应减少,房价也不会有多少上涨空间。
另一个角度,生育与楼市之间的传递效应。
在这个人口“通缩”的新时代,房价和租金继续下降不是不可能。
我们的消费观也在变化,暂时的价格高企,不能代表未来依旧是宠儿。
不出意外,今后城市中产阶层将从咬牙买买买向租租租转变。
显然住房的历史转折点已经到了,租房人真正站起来了!
中国房地产即将开启一个新时代:租赁时代!中国房地行业的高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王健林的原话说得非常坚决:“一平方米房产开发也不能有”。房企都看得这么明白了。
中央的决心我们也是看在眼里,此次加入的5个城市,在去年所有的城市中,都是房价上涨比较明显的,尤其是贵阳和海口。永远不要低估国家决心。
资产价格的逻辑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聪明的钱和人,早就开始做打算了。
马云在2014年给员工的内部信《未来年轻人,要学会租房子》说:
“房子车子现金在未来都不顶用,年轻人要学会租房子,只有房租价格合理了,房地产才没有泡沫。”
对于这些话,当时的许多人不相信,觉得马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看来,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2018年,马云又说了,中国以后的房价会像葱一样便宜。
午茶君觉得,虽说言辞有些夸张,但道理和逻辑没错。
如今的房子,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都已经耗干了年轻人的精力。
人口“通缩”也是必然,未来,一个孩子继承的是≥2套的房子。
按照供需理论,供给大于需求两倍多,价格何以持高位?又何谈流动性??
不会真的像葱一样便宜,但肯定不会像当下贵得吓人。
那些逆潮流而动的投机客,终究有一天会被拍死在沙滩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