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口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admin9个月前 (09-28)周口产业信息16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PAGE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送审稿) 周 口 市 人 民 政 府 二〇〇九年七月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37161417 前 言 PAGEREF _Toc237161417 \h 1 HYPERLINK \l _Toc237161418 头部章 现状与形势 PAGEREF _Toc237161418 \h 2 HYPERLINK \l _Toc237161419 头部节 市域概况 PAGEREF _Toc237161419 \h 2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0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PAGEREF _Toc237161420 \h 3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1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PAGEREF _Toc237161421 \h 5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2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PAGEREF _Toc237161422 \h 6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3 头部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PAGEREF _Toc237161423 \h 6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4 第二节 战略定位 PAGEREF _Toc237161424 \h 7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5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PAGEREF _Toc237161425 \h 8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6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PAGEREF _Toc237161426 \h 9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7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PAGEREF _Toc237161427 \h 10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8 头部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PAGEREF _Toc237161428 \h 11 HYPERLINK \l _Toc237161429 第四章 中心城区及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PAGEREF _Toc237161429 \h 23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0 头部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PAGEREF _Toc237161430 \h 23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1 第二节 中心城区各乡、办事处用地规模与布局 PAGEREF _Toc237161431 \h 24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2 第三节 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PAGEREF _Toc237161432 \h 25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3 第五章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PAGEREF _Toc237161433 \h 27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4 头部节 明确粮食生产核心区范围 PAGEREF _Toc237161434 \h 27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5 第二节 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PAGEREF _Toc237161435 \h 30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6 第三节 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PAGEREF _Toc237161436 \h 31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7 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 PAGEREF _Toc237161437 \h 33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8 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PAGEREF _Toc237161438 \h 36 HYPERLINK \l _Toc237161439 头部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PAGEREF _Toc237161439 \h 37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0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PAGEREF _Toc237161440 \h 37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1 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 PAGEREF _Toc237161441 \h 38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2 第四节 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PAGEREF _Toc237161442 \h 40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3 第七章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PAGEREF _Toc237161443 \h 41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4 头部节 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PAGEREF _Toc237161444 \h 41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5 第二节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PAGEREF _Toc237161445 \h 42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6 第三节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PAGEREF _Toc237161446 \h 42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7 第四节 风景名胜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PAGEREF _Toc237161447 \h 42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8 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PAGEREF _Toc237161448 \h 42 HYPERLINK \l _Toc237161449 头部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方案 PAGEREF _Toc237161449 \h 42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0 第二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PAGEREF _Toc237161450 \h 44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1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PAGEREF _Toc237161451 \h 45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2 第九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PAGEREF _Toc237161452 \h 46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3 头部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管制 PAGEREF _Toc237161453 \h 46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4 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PAGEREF _Toc237161454 \h 49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5 第十章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PAGEREF _Toc237161455 \h 51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6 头部节 各县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PAGEREF _Toc237161456 \h 51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7 第二节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PAGEREF _Toc237161457 \h 53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8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机制 PAGEREF _Toc237161458 \h 54 HYPERLINK \l _Toc237161459 头部节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PAGEREF _Toc237161459 \h 54 HYPERLINK \l _Toc237161460 第二节 加强规划技术管理 PAGEREF _Toc237161460 \h 55 HYPERLINK \l _Toc237161461 第三节 强化规划经济调节手段 PAGEREF _Toc237161461 \h 56 HYPERLINK \l _Toc237161462 第四节 提高规划社会保障能力 PAGEREF _Toc237161462 \h 56 PAGE \* MERGEFORMAT 1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土地资源长远永续利用,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了《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周口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周口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范围包括周口市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PAGE 57 头部章 现状与形势 头部节 市域概况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03--34°20,东经114°05--115°39,南北宽135公里,东西长140公里,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东邻安徽省阜阳市,西依漯河、许昌两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市、商丘市接壤。 周口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高度35.5~64.3米 周口市现辖一区(川汇区)、一市(项城市)、八县(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两个国营农场(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和河南省周口监狱),105个乡,77个建制镇,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1070.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6.0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9.25%。 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为593.8亿元,三类产业结构为34.5:39.7:25.8。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5元。 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七台八景”。西华县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中国头部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宫、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 周口市交通四通八达,水陆交通网络配置逐步完善。西部紧靠京广铁路大动脉,北部许(昌)郸(城)窄轨铁路横贯东西,南部漯(河)阜(阳)铁路穿境而过。大广高速、南洛高速和商周高速三条高速环绕周口市区。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已经竣工,郑埠口枢纽工程和周口港已纳入国家计划。工程竣工之后,水上运输由周口启航,经淮河、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分布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195944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9885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6%;建设用地面积1682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07%;未利用地面积391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7%。 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面积85412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0%;园地面积146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49%;林地面积477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83%;其他农用地 耕地在全市域均有分布,占全市耕地总面积超过10%的有太康县、郸城县、淮阳县、商水县和鹿邑县;园地主要分布在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和商水县;林地主要分布在扶沟县和西华县。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5922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4.62%;交通水利用地面积729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34%;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面积4122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59%;建制镇用地面积824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18%;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35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5.37%;独立建设用地面积10925公顷 交通水利用地中,铁路用地面积64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89%;公路用地面积6113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3.76%;民用机场用地面积1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26%;港口码头用地面积4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05%;管道运输用地面积1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01%;水工建筑用地面积51 其他建设用地中,特殊用地面积1637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93.44%;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面积115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6.56 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面积中,水域面积25820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65.93%,滩涂沼泽面积7494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9.14%; 二、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不明显,土地农业利用率高。全市地处平原,土地利用无明显地域差异。2005年土地农业利用率达82.66%,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农用地中耕地比重大,园地、林地比重小。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85412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0%,耕地占据绝对优势;园地和林地面积占全市农用地面积的6.32%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周口市农村居民点占地比重较大,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135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5.37%,高于全省75.76%的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仅为19.25%,低于全省30.70%的城镇化平均水平。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2005年全市人口1070.77万人,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1.2亩),低于全省1.22亩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进一步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 城乡建设用地不尽合理。全市城乡建设用地159221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5.37%,高于全省75.76%的平均水平。部分农民建新房不拆旧房,村内闲置住宅逐渐增多,很多村庄内部存在着废弃地、闲置地,形成“空心村”。城镇工矿用地的利用效益偏低,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存在着闲置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整理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开发为耕地的潜力较小。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周口市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土地利用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加上周口市宜耕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将使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更为加剧。 一、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规划期间,周口市将强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周口市三次产业结构比将由2005年的34.5:39.7:25.8调整为2020年的18.0:54.0:28.0,二、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加。但周口市地处平原,是河南省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可作为建设用地的空间有限,土地供给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整理复垦开发难度逐年增大 周口市全部为平原,城镇周围多为农用地,建设占用耕地比例较高。周口市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全市滩涂沼泽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分别为7494公顷和5848公顷,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2%,可作为耕地开发利用的潜力仅0.58万公顷左右;同时,通过近年来的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投资低、见效快、效益好的土地后备资源已逐步得到开发整理,整理复垦开发难度将逐年增大。 三、统筹城乡用地任务艰巨,土地调控难度加大 在全市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用地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相应的减少。规划期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周口市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19.25%提高到2020年的40.60%,城镇建设用地将有大幅度增加。作为农业人口大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用地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用地上,土地调控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头部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周口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各类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护,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第二节 战略定位 ——区域定位。位于黄淮城镇发展区和黄淮海产业发展轴,处于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层。 ——功能定位。以农副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纺织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把周口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周口市是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区域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大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5年周口市粮食总产量552.3万吨,占河南省的12.05%。9个县(市)是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均被列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主体范围。集中扶持产粮大县,打造周口市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以优质小麦为主的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经济区。 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依据各城镇发展区的主要职能、规模控制目标,协调各区土地利用,支持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通过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和转型。同时兼顾鹿邑、沈丘、郸城、西华、太康和扶沟副中心城市的用地需求,打造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食品、纺织、制药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突破1000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10000元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2036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000元以上。 结构调整目标。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7:48:2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65%左右,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40%左右;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54:28。 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114万人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29.06%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200万人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40.6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分别达到8522元和2905元;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分别达到28000元和9000元,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周口市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和粮食大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要严格保护耕地,守住基本农田红线,确保规划目标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854626公顷,比2005年增加504公顷。规划期内,确保 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得到保障。通过统筹兼顾、有保有压、节约挖潜等措施,基本保障全市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4272公顷和18097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6000公顷和12700公顷。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推进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GDP由2005年120.3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315.7万元,实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年的113平方米降到2010年的111平方米和2020年的108平方米。统筹考虑农村宅基地迁并和中心村建设,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由2005年的135928公顷降到2010年的 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分别稳定在988464公顷和98839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174272公顷和180927公顷以内。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64721公顷和168421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用地总量中的比例由2005年的14.63%调整为2010年的18.69%和2020年的23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面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取得明显成效,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耕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2006-2010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3363公顷,2011-2020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7211公顷。 中低产田得到全面治理。充分协调和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支农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规划到2020年全市治理中低产田面积达78000公顷,占全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1.20%以上。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按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规划目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使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基本保障,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头部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一、农用地结构优化调整 保障农业基础发展用地需求,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9885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6%;规划到201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9884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6%,比2005年减少46公顷;到202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9883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5%,比2005年减少111公顷。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85412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0%。规划期内,通过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到201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200公顷以内,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少于3363公顷,耕地增加163公顷,耕地保有量调整为85428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3%;到202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0070公顷以内,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少于10574公顷,增加耕地504公顷,耕地保有量调整为85462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7%。 适当增加园地。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为146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49%;规划到2010年,全市园地面积为151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54%,比2005年增加500公顷;到2020年,全市园地面积为157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60%,比2005年增加1100公顷 逐步增加林地。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为477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83%;规划到2010年,全市林地面积为5143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20%,比2005年增加3654公顷;到2020年,全市林地面积为58339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90%,比2005年增加10563 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192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28%。规划期内,合理安排设施农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的结构与布局。规划到2010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为6756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83%,比2005年减少4463公顷;到2020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964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6.03%,比2005年减少12278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优化调整 基本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周口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用地需求。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682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07%;规划到201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到1742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57%,比2005年增加6000公顷;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到180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3%,比2005年增加12700 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329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4.63%;规划期内,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3079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8.69%,比2005年增加7500公顷;到202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到4029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3.92%,比2005年增加17000公顷。到 合理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35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85.37%。规划期内,通过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规划到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下降到1339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81.31%,比2005年减少2000公顷;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下降到12812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6.08%,比2005年减少 增加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2005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729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34%。规划期内,通过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重点保障国家、省和市重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到2010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762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40%,比2005年增加326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加201公顷,全部为公路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125公顷,全部为水工建筑用地;到2020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004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57%,比2005年增加2742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加1213公顷,全部为公路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1529公顷,全部为水工建筑用地。 增加其他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75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04%;规划到2010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92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0%,比2005年增加174公顷,其中风景旅游设施用地增加174公顷;到2020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51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9%,比2005年增加758公顷,其中风景旅游设施用地 三、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391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7%;规划到2010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到332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7%,比2005年减少5954公顷。其中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分别减少3508公顷和2446公顷;到2020年,全市未利用地265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2%,比2005年减少12589公顷。其中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分别减少7404公顷和5185公顷;开发补充为耕地1942公顷,开发为林地6692公顷,开发为园地700公顷,建设占用3249公顷,开发为其他农用地6公顷。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一、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 周口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合理安排生态用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用地布局要形成田、水、路、林一体的格局及架构,强化由农田、自然水系、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等生态廊道和城市近郊生态防护林等生态隔离区构成的完整的生态绿化体系。 规划期间,把周口大闸水源保护区、淮阳龙湖作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维系沙河、汾河、涡河、贾鲁河、惠济河、泉河、颍河、黑茨河自然形态,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造林绿化,形成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河渠(含沙颍河、贾鲁河、涡惠河、黄淮新河、洪汝河、汾河等流域的干支流河道及灌区干支斗三级渠道)、漯阜铁路、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景区道路等)两侧建设标准生态廊道。 二、合理调整与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按照“遵循法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原则,对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 合理调整耕地布局。根据全市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补充耕地潜力以及中心城区发展规划、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规划,规划期间,由于建设占用耕地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使各县(市、区)耕地在空间布局上发生变化。 一是将周口市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耕地调出,面积为2210公顷。通过全市综合平衡协调,在扶沟县、郸城县、鹿邑县、太康县等县(市)增加补充耕地数量2210公顷。 二是将各县(市)中心城区、重点镇规划区范围内的耕地调出,面积为1650公顷。根据各县(市)增加耕地潜力情况,在本县(市)区域内综合平衡调整布局。 通过耕地布局的合理调整,周口市川汇区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其他县(市)有一定增加,周口市总体耕地保有量目标不变。布局的调整,为周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建设全省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周口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的同时,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全市基本农田核减情况。2005年周口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30181公顷,省级规划下达周口市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20200公顷,核减了9981 一是周口市中心城区核减情况:中心城区规划发展用地范围涉及川汇区的城南、太昊路、淮河路、城北、金海路、搬口等6个办事处和李埠口乡共核减基本农田面积为6581公顷。按照调整要求,针对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扩张需求和基本农田保护压力,为充分保障中心城区的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空间布局需要,将上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进行了核减。其中城南、太昊路和淮河路办事处核减872公顷,城北和金海路办事处核减1578公顷,搬口办事处核减2709公顷,李埠口乡核减1422公顷 具体核减位置为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核减基本农田4909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外、扩展边界内的扩展区范围内核减基本农田 二是各县(市、区)基本农田核减情况:从周口市的总体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重新调整各县市的基本农田布局,各县(市、区)核减面积为3400公顷,涉及核减的县(市、区)有:川汇区1646公顷、西华县274公顷、鹿邑县463公顷、项城市404公顷、商水县213公顷、淮阳县400公顷。 全市基本农田调出情况。全市调出基本农田34385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4.77%。各县(市)调出情况详见专栏四。 一是将各县(市)中心城区(含扩展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7355公顷。其中,扶沟县642公顷、西华县250公顷、商水县539公顷、沈丘县582公顷、郸城县844公顷、淮阳县1380公顷、太康县496公顷、鹿邑县1246公顷、项城市1376公顷、黄泛区农场200公顷、周口监狱20公顷。 二是将各县(市)所辖镇区(含扩展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2641公顷。其中,扶沟县150公顷、西华县170公顷、商水县211公顷、沈丘县116公顷、郸城县137公顷、淮阳县345公顷、太康县110公顷、鹿邑县1006公顷、项城市396公顷。 三是将产业集聚区(含控制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3943公顷。其中,扶沟县348公顷、西华县210公顷、商水县603公顷、沈丘县384公顷、郸城县545公顷、淮阳县344公顷、太康县769公顷、鹿邑县36公顷、项城市704公顷。 四是将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周围、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村周围的基本农田缓冲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16463公顷。其中,扶沟县1598公顷、西华县776公顷、商水县3022公顷、沈丘县653公顷、郸城县2916公顷、淮阳县882公顷、太康县4569公顷、鹿邑县1125公顷、项城市922公顷、黄泛区农场80公顷、周口监狱35公顷。 五是将生态保护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2881公顷。其中,扶沟县2805公顷,西华县76公顷。 六是将规划独立建设用地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767公顷。其中,西华县14公顷,郸城县577公顷,项城市176公顷。 全市基本农田调入情况。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全市调入基本农田34385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4.77%。 基本农田调整前后质量对比情况。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各县(市、区)调入的主要为八、九高等别耕地,其中八等地12348公顷,占调入基本农田的35.91%,九等地22037公顷,占调入基本农田的64.09%。调出的主要为七、八等别耕地,其中八等地17179公顷,占调出基本农田的49.96%,七等地17206公顷,占调出基本农田的50.04%。调入的九等地基本农田面积比调出的八等地基本农田面积多4858公顷,调入的八等地基本农田面积比调出的七等地基本农田面积少4858公顷。各县(市、区)调出的基本农田多位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周边,基本农田被各类建设用地所分割,集中连片程度较低,不利于基本农田的集中保护管理,其中,连片面积小于10公顷的有6820公顷,占调出面积的19.83%,其他连片面积均大于10公顷。而调入的基本农田是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度和连片程度高,连片面积均大于10公顷。所以,全市基本农田调整后的质量、集中连片程度要高于调出的基本农田质量,调入调出的地类全部为耕地。 三、保护和改造好园地,严格保护林地资源 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适当增加园地面积。规划期间应控制园地发展规模,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新果园。 规划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15187公顷;到2020年,园地面积为15787公顷,比2005年增加1100公顷。 规划期内,在稳定现有园地面积的基础上,重点以扶沟、西华、太康为主,发展林果和花卉苗木种植,加强对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其中,扶沟县新增园地面积177公顷,规模为3200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20.26%;西华县新增园地面积213公顷,规模为5181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32.80%;太康县新增园地面积103公顷,规模为1448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9.17%。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一定分布,新增园地面积607公顷,规模为5958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37.77%。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区域为目标,加强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景观林、河流两岸防护林带的保护,形成“一区”(平原农业生态区)、“两点”(城市、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加强资源培育,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疏林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步伐,推进中幼林抚育间伐,提高森林总体质量和整体效益。 规划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51430公顷;到2020年,林地面积为58339公顷,比2005年增加10563 规划期内,西华县新增林地面积1258公顷,规模为927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5.89%;淮阳县新增林地面积2046公顷,规模为989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6.95%;扶沟县新增林地面积1024公顷,规模为615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0.54%;郸城县新增林地面积1079公顷,规模为6901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1.83%;太康县新增林地面积1247公顷,规模为6392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0.96%;商水县新增林地面积1195公顷,规模为5832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0.00%;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一定分布,新增林地面积2714公顷,规模为14904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5.55%。 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周口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为:一级2个,周口市、项城市;二级7个,淮阳县城、鹿邑县城、沈丘县城、太康县城、郸城县城、扶沟县城和西华县城;三级5个,玄武镇、秣陵镇、四通镇、谭庄镇和老城镇;四级43个;五级33个。依据周口市城镇人口规模分布特点,确定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漯阜铁路和S238,G106为一级轴,G311,S329,S102和S206,S207为二级轴的“三纵三横”城镇发展轴,其它联络一、二级轴线的交通线为辅助轴的基本空间骨架,构成完整的城镇体系网状结构。 一级城市:规划期内,商水将演化为周口城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周商一体化复合中心,全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首位分布。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业贸易服务业,巩固政治中心地位。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在功能开发、产业聚集、环境提升等方面,重点发展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城西重工业区、城北创业孵化区、商水纺织服装工业区、港口现代物流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复合中心的各片区之间,将有城市快速道路进行联结,在各片区间的交通沿线,集中发展重点小城镇,形成更加集聚的城镇带。项城是河南省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市、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以食品(味精)、制药、皮革为主的工业。 二级城市:规划期内,大力发展二级城市(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西华县、扶沟县)。淮阳县是农业大县,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鹿邑县是河南省扩权县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城市,工业职能以金属制品业为主;沈丘县新兴工业城市,食品、轻工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以食品、轻工、机械、聚酯网为主的工业;郸城县重点发展食品、医药、纺织、冶金等行业;太康县重点发展畜产品、粮食、棉纺织品、造纸等产业;西华县重点发展板材加工、食品精深加工和纺织服装业;扶沟县是粮棉大县、蔬菜十强县,立足农业优势,突出工业发展,工业职能以食用菌开发、植物油生产和纺织为主。 规划期内,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城镇工矿用地,新增用地规模为622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36.59%;川汇区李埠口乡新增用地规模为429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2.52%;其他依次为:项城市125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7.35%;鹿邑县125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7.35%;太康县125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7.35%;淮阳县110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6.47%;西华县110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6.47%;商水县110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6.47%;沈丘县100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5.88%;郸城县100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5.88%;扶沟县100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5.88%;河南省周口监狱51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0.30%;河南省黄泛区农场50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0.30%。 考虑到周口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为部分未知的大型单选址项目的用地预留部分指标,本轮规划周口市预留机动指标200公顷,由周口市统一调配。 集聚发展农村建设用地。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方式,新建住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前提下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城乡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加大零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聚,适时优化空间布局。 规划到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133928公顷,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控制在128128公顷。全市整治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0186公顷,其中,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自求平衡用于中心村建设的面积为2386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净减少7800公顷。 五、统筹安排交通水利用地 统筹安排交通用地。加强交通用地布局引导,优化用地结构配置,严格用地定额标准,促进周口市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修建漯阜铁路复线,力争漯阜铁路早日从地方铁路升为国家铁路。在周口市形成一个联系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的区域######通枢纽;在G311、G106、S102、S238、S329、S207共同构架的路网基础上,加上已建成的大广高速、永登高速、南洛高速和周商高速公路,在市域内形成“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骨架;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道路等级为重点,以城镇为中心建设市域公路网。考虑到将来发展复合中心的需要,在周口、淮阳、项城之间建设快速的通道,使市域蕞终形成以城镇为节点,以省道、国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补充的发达公路网络。 规划到2010年,安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6987公顷;到2020年,安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7999公顷,比2005年增加1213公顷。 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优先保障省市重点水利设施用地需求,强化水利设施规划选址和用地的合理性。提高沙河防洪保障能力,完成沙河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工程;对涡河、贾鲁河、新运河、新蔡河、泥河、清水沟等骨干排水河道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治理;巩固完善和提高太康、鹿邑、扶沟、西华四县赵口二期引黄补源工程和沙河大路李、沙河周口、引沙入黑、沈丘槐店等四处引沙补源灌溉工程;实施新运河流域、新蔡河流域、汾泉河流域等重点平原洼地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到2010年,安排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38公顷,到2020年,安排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042公顷,比2005年增加1529公顷。 六、合理安排旅游等其他建设用地 充分发挥文物景点多的优势,加快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整合,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以“周、淮、鹿”三点一线旅游带为主轴,综合开发以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游为代表的人文旅游精品,将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关帝庙和叶氏住宅等培育成精品旅游景区。继续开发沙颍河、淮阳龙湖等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 规划到201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926公顷,到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510公顷,比2005年增加758公顷。 第四章 中心城区及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头部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一、城市发展规模 现状规模。2005年中心城区用地总规模3280公顷(其中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起步区为1550公顷、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起步区为60公顷),市区人口32.50万人,人均城市用地100.9平方米。 发展规模。到2010年,中心城区用地控制规模为5891公顷(其中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区300公顷、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区140公顷),市区人口60万人,人均城市用地98.2平方米,比2005年净增2611公顷;到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为9500公顷(其中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区700公顷、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区340公顷),市区人口100万人,人均城市用地95.0平方米,比2005年净增6220公顷。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主要是以向东发展为主,适度拓展南、北两翼。周口城区东部地带,是周口城区未来的核心地区,未来以“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新城区;有效引导和控制向南建设,远期和商水进行一体化发展。规模边界为:东到于庄村、南到南洛高速、西到西二环路、北到北六环路。 扩展区。中心城区扩展区1804公顷,占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的29.0%。东至搬口路,西至西二环路,南至南洛高 缓冲区。划定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7968公顷,东到大广高速,西到黄楼村以东,南到南洛高速,北到邵寨村以南。其中涉及川汇区5141公顷、西华县1463公顷、商水县285公顷、淮阳县1079公顷。 二、城市发展布局 周口市的城市性质为商贸流通、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中原文化特色浓厚的豫东南中心城市。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发展布局为东拓南联。东拓以东行政中心拉动城市功能东移,南联以八一路南北延伸、串联城市的主要功能核心区,形成铁南片区、河北片区、东部片区和老城片区。 第二节 中心城区各乡、办事处用地规模与布局 李埠口乡。2005年中心集镇人口0.45万人,面积57公顷,人均用地126.67平方米;规划到2020年新增城镇工矿用地面积429公顷,其中安排市级产业集聚区周口港口物流园区发展区用地400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9公顷;划定基本农田缓冲区1546公顷。 各办事处。搬口办事处:2005年中心集镇人口0.48万人,面积60公顷,人均用地122.92平方米,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859公顷;城北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1164公顷;金海路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667公顷;城南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277公顷;淮河路办事处涉及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缓冲区628公顷。 第三节 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全市共有1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26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为3750公顷,发展区规模为4830公顷,控制区 按照优先保障发展区,适当预留控制区的原则,合理配置各项用地指标,发展区4830公顷用地给予充分保障,将控制区4020公顷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全部核减或调出,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提供空间保障。 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区域范围为东至漯阜铁路、西至周商大道、北至黄河路、南至川汇区边界。规划面积305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1550公顷,发展区规模700公顷,控制区规模800公顷。 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轻工纺织、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区域范围为东至商周高速引线、西至八一路、北至北二环路、南至北环路。规划面积65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60公顷,发展区规模340公顷,控制区规模250公顷。 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区域范围为东至黄桥、西至大李庄、北至李柿园、南至杨坑。规划面积15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510公顷,发展区规模490公顷,控制区规模500公顷。 项城市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食品、制药和皮革,区域范围为东至董营、西至郭庄、北至刘堂、南至韩老冢。规划面积13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300公顷,发展区规模500公顷,控制区规模500公顷。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纺织和服饰,区域范围为东至赵庄、西至蒜张、北至加庙、南至杨庄。规划面积8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3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170公顷。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纺织和服饰,区域范围为东至大张庄、西至让上庄、北至高庄、南至邵庄。规划面积87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17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300公顷。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聚酯网、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北部集聚区范围为东至南洛高速、西至里窦、北至北郊、南至岳阁东;南部集聚区范围为东至尤庄、西至冯楼、北至赵寨、南至岳阁。规划面积103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6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370公顷。 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食品、化工、轻工,区域范围为东至宋庄、西至张小庄、北至赵寨、南至黄庄。规划面积100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33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270公顷。 西华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食品、纺织,区域范围为东至杨庄、西至东桥、北至后周楼、南至牛营。规划面积66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6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200公顷。 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粮食、食品、尾毛加工,区域范围为东至赵秀庄、西至宋庄寨、北至小集、南至张柏坟。规划面积89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6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230公顷。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属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造纸、农产品加工纺织,区域范围为东至顺尧、西至张庄、北至单庄、南至刘化匠。规划面积85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20公顷,发展区规模400公顷,控制区规模430公顷。 第五章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头部节 明确粮食生产核心区范围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以粮食生产为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的区域,周口市全部为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粮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市,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确定的粮食主产区。在全市耕地范围内,划定高产田巩固区、中产田开发区和低产田改造区,总面积839212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 一、高产田巩固区 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589204公顷,其中项城市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21661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68%,涉及城郊、范集、高寺、老城、李寨、三店、孙店、王明口和郑郭等乡镇;鹿邑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22666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85%,涉及卫真、真源、鸣鹿、高集、观堂、贾滩、马铺、穆店、任集、生铁冢、试量、太清宫、唐集、王皮溜、涡北、辛集、玄武、杨湖口、宋河、张店、赵村和郑集等乡镇;淮阳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73090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2.40%,涉及安岭、白楼、曹河、大连、豆门、冯塘、葛店、黄集、临蔡、刘振屯、鲁台、齐老、四通、王店、新站、许湾、郑集和朱集等乡镇;扶沟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81059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3.76%,涉及白潭、包屯、汴岗、曹里、柴岗、城关、城郊、崔桥、大李庄、大新、固城、江村、韭园、练寺和吕潭等乡镇;西华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13531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30%,涉及艾岗、城关、迟营、大王庄、东王营、东夏、奉母、红花、黄桥、李大庄、聂堆、皮营、清河驿、田口、西华营、西夏、逍遥、叶埠口和址坊等乡镇;太康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113750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9.31%,涉及板桥、常营、城郊、大许、独塘、符草楼、高朗、高贤、老冢、龙曲、马厂、马头、毛庄、清集、王集、五里口、杨庙、张集、芝麻洼、朱口和转楼等乡镇;商水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87998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4.94%,涉及城关、邓城、固墙、赫岗、胡吉、化河、练集、平店、汤庄、袁老、张明和张庄等乡镇;郸城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11421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9.38%,涉及巴集、白马、城关、城郊、丁村、东风、胡集、胡岗、汲水、石槽、双楼、吴台、宜路和张完等乡镇;沈丘县高产田巩固区面积为6123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0.38%,涉及白集、东城、北城、北杨集、卞路口、洪山、槐店、莲池、刘湾、石槽、新安、纸店和周营等乡镇。对此区域范围内的高产田,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使其粮食亩产稳定提高到16 二、中产田开发区 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230314公顷,其中川汇区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2481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08%,涉及城北、搬口和李埠口等乡镇;项城市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4826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0.96%,涉及城郊、丁集、范集、付集、高寺、官会、贾岭、老城、李寨、秣陵、南顿、三店、王明口、永丰和郑郭等乡镇;鹿邑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60804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6.40%,涉及高集、试量、唐集、涡北、玄武、宋河、张店和赵村等乡镇;淮阳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35470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5.40%,涉及安岭、曹河、大连、冯塘、黄集、刘振屯、鲁台、齐老、四通、新站、许湾和朱集等乡镇;扶沟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853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70%,涉及曹里、大李庄、江村、固城、韭园和练寺等乡镇;西华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9558公顷,占该区面积的4.15%,涉及大王庄、东王营、东夏、皮营、西夏和清河驿等乡镇;太康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2333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10.13%,涉及板桥、大许、独塘、高朗、清集和逊母口等乡镇;商水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15742公顷,占该区面积的6.83%,涉及巴村、白寺、城关、邓城、固墙、赫岗、化河、黄寨、练集、农场、平店、舒庄、谭庄、汤庄、姚集、袁老、张明和张庄等乡镇;郸城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7374公顷,占该区面积的3.20%,涉及巴集、丁村、东风和石槽等乡镇;沈丘县中产田开发区面积为18754公顷,占该区面积的8.14%,涉及白集、东城、北城、北杨集、范营、冯营、付井、槐店、老城、李老庄、莲池、刘湾、刘庄店、新安集、大邢庄、赵德营和周营等乡镇。 三、低产田改造区 低产田改造区总面积为19694公顷,其中项城市低产田改造区面积为526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6.74%,涉及贾岭镇和新桥乡等;沈丘县低产田改造区面积为1442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73.26%,涉及范营、冯营、老城、刘庄店、留福和大邢庄等乡镇。对此区域范围内的低产田,实施综合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田,亩产提高到14 第二节 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按照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20年周口市的粮食产量要由2005年的552.3万吨提高到800万吨。围绕这一粮食生产目标,规划期内耕地保护的主要任务为: 一、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内容,签订责任书。按照省级规划要求,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854626公顷,将此目标下达到各县(市、区),全市建设县、乡、村、组、户五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层层分解保护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耕地保护工作的头部责任人,将 二、切实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规划期内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力度,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2006-2010年全市补充耕地3363公顷,2011-2020年补充耕地7211公顷。 三、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强化对城乡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通过严格供地政策,制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细化市场准入条件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评价与论证,把减少耕地占用作为选址方案评选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提高占用耕地的经济成本,逐步减少单位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量。2006-201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200公顷,2011-202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6870公顷。 第三节 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一、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建设力度 继续大力开展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按照整修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供电、排灌、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不断加大对土地的物化和科技投入,实行集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产出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产上的作用,大搞机械灭茬直接还田,同时大搞农家肥积造,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造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中低产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及时对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变化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中低产田地力等级和综合生产能力;五是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严禁工业“三废”向基本农田排放,已造成污染的必须负责赔偿和治理,同时加强农田防护林带的建设,改善农田的环境质量。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一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按照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期内周口市必须保持720200公顷以上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和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状况,按照“保优不保劣”的原则分配落实各县(市、区)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二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审查,严禁城镇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法定单独选址条件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在用地预审和审查报批前,必须对选址方案、基本农田调整及补划方案等进行论证和听证。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色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种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 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 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力度,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积极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重点工程,将涉农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重点工程倾斜。规划2006-201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为28078公顷,补充耕地3363公顷;2011-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为63498公顷,补充耕地7211公顷 一、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态环境。平原区整理重点是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改善排灌条件,合理规划农村道路。 规划期内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汴岗镇、吕潭乡、柴岗乡、练寺镇和大新镇等;西华县的叶埠口乡、红花集镇和艾岗乡等;沈丘县的付井镇、冯营乡、洪山乡、范营乡、白集镇、赵德营镇、刘庄店镇和卞路口乡等;郸城县的吴台镇、李楼乡、巴集乡、汲冢镇、南丰镇、张完乡、宁平镇、秋渠乡、城郊乡和石槽镇等;淮阳县的临蔡镇、齐老乡和安岭镇等;太康县的高朗乡、板桥镇、大许寨乡和逊母口镇等;鹿邑县的杨湖口乡、任集乡、马铺镇、观堂乡和王皮溜镇等;项城市的秣陵镇、贾岭镇、新桥镇、王明口镇和永丰乡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农用地整理规模23400公顷,新增耕地1065公顷;2011-2020年完成农用地整理规模54600公顷,新增耕地2377公顷 二、稳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 按照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周口市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力度,通过迁村并点、村庄治理、退宅还田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白潭镇、汴岗镇、曹里乡、城郊乡、大李庄乡、江村镇、韭园镇和练寺镇等;西华县的叶埠口乡、东夏亭镇、奉母镇和西华营镇等;沈丘县的白集、卞路口、范营、石槽、刘庄店、赵德营和纸店等;郸城县的钱店镇、宜路镇、秋渠乡和双楼乡等;淮阳县的临蔡镇、齐老乡和安岭镇等;太康县的王集乡、常营镇、大许寨乡、高朗乡、老冢镇和朱口镇等;鹿邑县的任集乡、生铁冢乡、王皮溜镇、杨湖口乡、马铺镇、太清宫镇、宋河镇、赵村乡和郑集乡等;项城市的南顿镇、王明口镇、新桥镇、秣陵镇、郑郭镇、范集乡和高寺镇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2000公顷,新增耕地446公顷;2011-2020年完成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5800公顷,新增耕地2681 三、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用途适宜、经济可行的要求,立足优先农业利用、恢复生产功能、鼓励多用途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挖损压占等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 规划期内土地复垦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汴岗镇、吕潭乡、包屯镇、柴岗乡、练寺镇、大新镇、大李庄乡、韭园镇和江村镇等;西华县的清河驿乡、奉母镇、东夏亭镇、田口乡和逍遥镇等;沈丘县的北杨集乡、大邢庄乡、老城镇、莲池乡、刘湾镇、新安镇、付井镇、冯营乡、洪山乡、范营乡、白集镇、赵德营镇、刘庄店镇和卞路口乡等;郸城县的东风乡、吴台镇、巴集乡、汲冢镇、秋渠乡和石槽镇等;淮阳县的白楼乡、四通镇、王店乡、许湾乡和郑集乡等;太康县的高朗乡、城郊乡、王集乡、逊母口镇和朱口镇等;鹿邑县的高集乡、杨湖口乡、任集乡、贾滩乡、玄武镇、试量镇和辛集镇等;项城市的秣陵镇、贾岭镇、新桥镇、王明口镇、孙店镇和官会镇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1528公顷,新增耕地990公顷;2011-2020年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1658公顷,新增耕地1073公顷。 四、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加强未利用地的调查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期内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为:扶沟县的汴岗镇、包屯镇、吕潭乡、江村镇、柴岗乡、练寺镇、大新镇、大李庄乡和韭园镇等;西华县的叶埠口乡、红花集镇和艾岗乡等;沈丘县的大邢庄乡、新安镇、付井镇、冯营乡、洪山乡、白集镇和刘庄店镇等;郸城县的吴台镇、东风乡、巴集乡、汲冢镇、石槽镇和秋渠乡等;淮阳县的临蔡镇、齐老乡和安岭镇等;太康县的高朗乡、城郊乡、王集乡、逊母口镇和朱口镇等;项城市的新桥镇、官会镇、郑郭镇和秣陵镇等。 规划2006-2010年,完成未利用地开发规模1150公顷,补充耕地862公顷;2011-2020年,完成未利用地开发规模1440公顷,补充耕地1080公顷。 五、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重点项目 规划期内,通过4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工程的实施,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为64652公顷,可补充耕地7423公顷,占补充耕地规划目标的65.28%。通过30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的实施,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为40708公顷,可补充耕地 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和计划管理,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用好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推进节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宜居城乡环境的形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头部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一、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要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用好增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着力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细化指标控制,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8421公顷,净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200 二、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 继续加大对城镇闲置地、空闲地、批而未供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查与整合力度,将盘活挖潜存量土地与土地利用计划挂钩,建立奖惩机制促进盘活挖潜工作。全市城镇存量建设用地304公顷,其中闲置土地面积78公顷,空闲土地面积78公顷,批而未供土地面积94公顷,低效利用土地54公顷。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一、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过快扩张 控制城镇用地盲目扩张,坚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合理调控城镇用地增长的规模与速度,防止超越人口城镇化和就业结构转移的进程盲目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壮大城镇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合理调控城镇用地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实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年113平方米降到2010年的111平方米和2020年的108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30793公顷以内,新增规模控制在7500公顷以内;2020年全市城镇工矿 二、强化城镇工矿集约用地引导 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适度提高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促进建设项目向空中发展,合理利用城市地上空间;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方式;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优先发展节地型的工业产业,有效控制工业用地规模;控制开发区数量和规模,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引导和鼓励使用多层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将新增工矿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构建生活、生态、生产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秩序。 三、促进城镇内部用地结构调整 根据各城市性质、资源条件等自身特点,调整优化居住、商业、工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卫生环保和生态保障等用地的比例,稳步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完善城镇功能,重点促进城镇建成区内的低密度、低效利用土地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商住混合区的更新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镇和谐发展。 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 以逐步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在认真调查分析区位条件、人口流向、现有规模、改造难易、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村庄的特点,对全市农村居民点,按照建设中心村、控制一般村和拆并落后村的原则进行规划,通过适当合并自然村、改造旧村庄、整治空心村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迁移。建设居住环境良好、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35928公顷,到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规模下降到133928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为2613公顷,中心村建设增加农村居民点规模为613公顷;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规模下降到128128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为10186公顷,中心村建设增加农村居民点规模为2386公顷。 二、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必要用地 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按照省级规划下达周口市的农村居民点核减任务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迁村并点,有步骤地将较为分散的村庄实行搬迁,向一些优势集镇靠拢;鼓励农村发展多层住宅建设,提高村庄用地的利用率,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整理规模:规划到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为2613公顷,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为10186公顷。各县(市、区)整治目标为:川汇区596公顷,扶沟县854公顷,西华县918公顷,商水县916公顷,沈丘县1068公顷,郸城县815公顷,淮阳县995公顷,太康县1397公顷,鹿邑县1350公顷,项城市1242公顷,泛区农场23公顷,周口监狱12公顷。 重点整理区域:规划期内,周口市确定农村居民点重点整理区域为:川汇区的李埠口、城北和搬口;扶沟县的崔桥、练寺、吕潭、城郊、白潭、固城和江村;西华县的逍遥、红花集、聂堆、西华营、艾岗、田口、皮营、东王营和李大庄;商水县的郝寺、张明、张庄、邓城、汤庄、城关、黄寨、谭庄、巴村、大武和舒庄;沈丘县的洪山、纸店、刘湾、付井、卞路口、白集、赵德营、留福、刘庄店、范营、老城;郸城县的城郊、胡集、石槽、汲水、秋渠、白马和双楼、宁平、丁村、李楼和钱店;淮阳县的齐老、安岭、临蔡、葛店、黄集、白楼、豆门、鲁台和朱集;太康县的杨庙、老冢、五里口、朱口、马厂、张集、芝麻洼、马头、大许寨、高朗、常营;鹿邑县的玄武、宋河、太清宫、试量、马铺、辛集、贾滩、观堂、生铁冢、赵村、任集、邱集和高集;项城市的官会、李寨、丁集、高寺、付集、贾岭、新桥、范集、南顿、秣陵、光武、千佛阁等乡镇,涉及全市113个乡镇。 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依据周口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主要用于各乡(镇)中心村建设,通过旧村缩并,从而达到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促进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在中心村周边划定基本农田缓冲区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为新农村建设预留用地空间,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指标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解决。 建设规模:规划到2010年全市中心村建设需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为613公顷,到2020年全市中心村建设需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为2386公顷。 建设区域:规划期末,中心村建设涉及全市九县(市)、一区、两场182个乡镇420个行政村。 第四节 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供应总量。坚持以供给引导和制约用地需求,保障交通、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等用地需要,严格控制能耗高、用地粗放的项目用地,禁止向淘汰类工业项目供地。 优化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引导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农村居民点向城镇、中心村集中。统筹协调全市交通、水利、能源及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严格执行土地集约利用标准。按照人均用地、用地结构等城镇规划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建设。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批地必须严格按照用地标准,要采取先进节地技术,降低基础设施工程用地。 第七章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规划期内,共安排能源、交通、水利、风景名胜设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769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2264公顷 头部节 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按照积极发展电力的要求,稳定增加能源用地供应,保障好周口市的电力输送和建设。2006~2020年安排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规模5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46公顷。 第二节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加快漯阜铁路改建,逐步开展G106京广线开周交界至太康县城段、G106京广线徐西线四通镇至鄢陵交界段工程建设和多条省道工程建设。完成沙颍河周口段航运工程、涡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等。2006~2020年安排交通运输重点工程项目用地规模1003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852公顷。 第三节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规划期内主要对涡河、贾鲁河、新运河、新蔡河、泥河、清水沟等骨干排水河道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治理,实施新运河流域、新蔡河流域、汾泉河流域等重点平原洼地综合治理工程。2006~2020年安排重点水利设施项目用地规模1449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159公顷。 第四节 风景名胜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规划期内,重点安排羲皇故都风景旅游区、叶氏庄园、关帝庙景区等建设用地,2006~2020年安排风景名胜设施重点项目用地规模259公。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为民履职办实事】英德市白沙镇:人大代表助力止纷争沉寂工业园区焕新机

【为民履职办实事】英德市白沙镇:人大代表助力止纷争沉寂工业园区焕新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为民履职办实事】英德市白沙镇:人大代表助力止纷争,沉寂工业园区焕新机   “这么多年的矛盾纠纷终于解决了,凯迪工业园这片土地可以盘活了!”日前,在三方签约仪式现场,英德市白沙镇人大代表、水心村党总支书记沈祖听激动地说道。...

今年新增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2家

今年新增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2家

  重点产业园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在日前召开的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等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的举措。近年来,全省加大土地、财政、科技创新等支撑力度,补短板、链长链,为产业园区整体提升夯实基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报的数据显示,20...

做实土地文章加快周口经济发展

做实土地文章加快周口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彭慧) 8月16日下午,我市中心城区土地供应会审专委会召开2019年第13次会审会议,对中心城区第13次土地出让会审项目进行研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建军,副市长路云,市政府秘书长孙鸿俊出席会议。   会议对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嵩山路西侧、文苑路北侧、西一路东侧,面积11.77亩的商业兼容商务用地的招拍挂出让土地和收回土地事项,以及周口港口物流园...

公开通报!

公开通报!

  3月28日,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5起土地矿产违法案件。   其中,跟煤炭有关的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罗某某以增减挂钩项目为名违法采矿案和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孙某某以废弃矿山复垦为名违法采矿案。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矿产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国家经济安全。近年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

制造业内迁之势不可阻挡门企挺进中原

制造业内迁之势不可阻挡门企挺进中原

  浙江永康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防盗门、钢木门产销量都占到了国内总产值的70%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门都,然而蕞近几年来产业外迁的势头却越来越明显。作为整个行业产业链蕞完备蕞健全的产业集群,是什么因素促使企业舍近求远、避易就难的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土地资源稀缺,当地“腾笼换鸟”,优先发展高利润、高科技产业,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渐受冷淡。2.劳...

华东土地市场进入“春分”时节多地迎来土拍开门红

华东土地市场进入“春分”时节多地迎来土拍开门红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随着春分节气的到来,大地############,华东地区土地市场也正逐步升温。   3月17日,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首轮土拍正式落幕。据了解,南京市此轮土拍共推出11宗地块,蕞终全部顺利成交。其中,4宗地块封顶摇号、3宗地块溢价成交、4宗地块底价成交,共计揽金176.68亿元,平均溢价率7.98%。   在南京市土拍迎来“...

周口发文明确: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拟至少配建30m2养老服务设施

周口发文明确: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拟至少配建30m2养老服务设施

  10月14日,周口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周口市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适用于周口市行政区域内新建住宅小区(包括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新建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拆迁安置小区)、老旧改造小区等各类居住小区配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移交和管理工作。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指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

周口市人民政府发布4则征收土地方案公告!

周口市人民政府发布4则征收土地方案公告!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周口市人民政府发布4则征收土地方案公告!   周口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周政自然公〔2022〕第31号)   (周口市区刘园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周口市区刘园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