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再出发:河南预制菜未来增长空间在哪里?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 文 朱哲 冉衡 摄影】7月4日,2023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当天下午,围绕预制菜,大会邀请专家企业就“预制菜再出发”的话题进行了圆桌对线年开始,预制菜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口味、形态更加丰富,行业规模化提升,企业科研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未来预制菜依然是食品工业的蓝海,预制菜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健全标准,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在B端和C端众多细分消费场景中获得更多的认可。
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团队副首席、国家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王振宇看来,经过数年的发展,预制菜生产端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老百姓需求、老百姓营养健康方便为导向,而且预制菜企业也开始重视科技,科研院所与企业互动增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想打开80%的家庭餐桌,预制菜还需要如何努力?
“预制菜这个名字,可能就是限制产业发展的一个原因。”王文正说,现在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有误解,而且日常的消费场景,也没人会说“去买预制菜”,因此,预制菜企业还是要多建立品牌,以更好地完成销售。当然,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品控和标准的建设,让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消费更有信心。
各省市布局预制菜,河南的机遇在哪里?
邹建提到,2022年全国预制菜企业整体营收规模约4190亿元。如剔除1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中小企业平均年营收仅200万元左右,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深陷产品同质、低价竞争的红海。
作为预制菜产业园的管理方,王文正表示,目前澄明产业园内有十几家单品单厂,未来计划做到30到50家。这么多企业的聚集,也让澄明产业园有布局自建渠道的想法。产业园就可以做一个代理商,代理几十家工厂的产品,让有需求的客户可以快捷获得蕞高性价比的食材,这无论是对B端还是C端的经销商都是有吸引力的。
陈璐则从消费端聊了河南预制菜发展的机遇,他认为,河南企业生产预制菜可以更加注重细分场景的服务,比如菜品是一家三口的日常就餐,还是朋友小聚会的场景,在菜品分量、口味上都有差别。河南预制菜企业其实不必局限河南味道,也可以着眼全球味道,做出地方菜系融合的产品,在全国、全球市场都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