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跨越发展综述
近年来,周口市把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牢固树立创新是头部动力的发展理念,做强创新“引擎”,做大创新“载体”,做优创新“生态”,抓重点、通堵点、点亮点,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科技创新基因活力迸发,成为引领周口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在豫东平原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点燃了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市科技局局长韦刚告诉记者,作为市级层面,周口市强化企业创新“引擎”地位,以项目为支撑,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涌现了“金丹乳酸”“凯旺电子”“乐普药业”等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形成了周口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走进河南金丹乳酸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按照操作流程有序作业。这是一家以玉米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乳酸、进一步加工成聚乳酸和生物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规模居亚洲头部位、全球第二位。
“金丹乳酸”始终以科技创新为立足之本。企业负责人张鹏介绍,多年来,“金丹乳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核心技术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的L-乳酸,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的耦合吸附后提取技术,属国际首创;与南京大学合作研发的绿色催化剂、定向聚合生产丙交酯和聚乳酸技术,绿色环保,被誉为聚乳酸领域的颠覆性原创技术……
位于沈丘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凯旺电子科技公司,是河南省蕞大的精密线缆组件生产企业。“河南凯旺电子科技公司拥有221项专利,开发的‘一种圆形防水连接器’‘动车车轮传感器及组件’‘光网宽带嵌入式互连模组器件’‘新能源超级充电桩及大数据云应用系统平台’等多项科技技术成果,已全部转化为生产力,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经济基础。”河南凯旺电子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直致力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北京博瑞智能科技周口公司负责人魏贞祥坦言,公司成立之初,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生产的“智能可控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产品,绿色技术创新降损效果显著,可实现智能远控操作,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该公司成功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周口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拥有1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6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星创天地8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19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17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9个、市级农业园区基地47个、市级星创天地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71家、市级众创空间6家、市级科技孵化器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市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8家。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汇集创新人才的有形载体,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支撑。一直以来,周口市通过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争取资金支持等方式,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行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全力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全市科技研发平台数量和质量均取得新突破,先后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平台121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平台6个、省级科技平台115个、市级科技平台403个,为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有效支撑。
激活创新“头部动力”,需要找准突破口。周口是农业大市,如何更好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加快构建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新格局,探索粮食生产特别是小麦全产业发展道路,示范带动黄淮平原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复制的样板?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农高区。今年3月31日至4月1日,国家七部委实地考察,同意周口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7月22日,科技部召开部务会初步审议通过河南创建周口国家农高区。目前,国家七部委已完成会签,近日将提交国务院审议。对标对表,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个创新高地正加速崛起,园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6项、省重大科技专项9项,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56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2.6%。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个全省唯一的农高区创建已进入冲刺阶段。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人才培养主阵地。周口市依托周口师范学院、周口骨科医院、周口市农科院以及科技型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以现代农业、生物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建设了一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这些创新载体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大大提高了周口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同时,周口市还整合科技部门资源,加强周口科技信息网等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省科技厅搭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征集发布的需转化的科技成果和科技需求,为企业共享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初步统计,近5年,周口市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0项,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达15.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评审市级科技进步奖300多项;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335项,技术交易额3.03亿元。
如何涵养一流的创新生态?近年来,周口市紧扣企业发展迫切需求,着力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力建设中原崛起新高地,为周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高位统筹推进,健全工作机制。近年来,周口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先后出台了《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若干意见》,印发了《周口市市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将周口市市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目前,周口市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均按年度工作开展情况以后补助的方式进行了全额下拨。
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周口市持续开展科技服务深耕行动,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创新恳谈、项目对接、培训指导”等系列服务活动,努力当好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店小二”,以更加优良的服务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周口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挖存量、育增量、引新量”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较好成效。2020年,市科技局邀请郑州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到各县(市、区)开展宣讲培训,600余家企业、9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参加,有力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积极性。今年,68家企业通过了专家评审认定,其中首次认定企业40家、复审企业28家,认定企业和首次认定企业数量均创周口市历史蕞好成绩。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让周口工业经济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高于全省(7.9%)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高于全省(5.1%)6个百分点。
眺远晴方好,登高景亦奇。在科技创新路上,周口市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以“硬措施”托底“软实力”,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登高望远,一定会拓展出周口高质量发展的新景色。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