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地合网-潢川县土地网土地流转地块出租转让农村土地租赁承包网络平台
潢川县在中国河南省东南部、淮河南岸,是信阳市下辖的一个县。潢川是黄姓的发源地,县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国故城遗址。
潢川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武汉之称。潢川境内京九铁路、宁西铁路两条铁路,106国道、312国道两条国道组成双十字网络,交通便利。特产有茶叶、板栗、甲鱼等。
潢川地处大别山侧洪积扇向淮北平原过渡地带,地质结构属淮阳古陆边缘的一部分,地貌为剥蚀侵蚀类型,地势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境内淮凤岗、七里岗、黄寺岗与寨河、潢河、白露河、春河“三岗四河”相间分布,淮河沿县北侧东流,将全县地貌分为三个类型:
南部为低山丘陵,面积占11.4%
沿河为平原洼地,面积占22.9%
潢川位于亚热带北部的边缘,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092小时,太阳辐射量118.25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26天,全年平均温度15.3℃,年均降雨量1039毫米。
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共有三个土类、7个亚类、17个土属、61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68%,黄棕壤土占26.4%,潮土占5.6%。
潢川水资源充足。水资源年均总量73.47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占7.9%、地下水占1.3%、过境水占87.9%。动植物资源丰富。县域内有高等植物247科839种,脊椎动物3类30目295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省重点保护动物18种。特色产业闻名遐迩。潢川是中国花木生产基地,花卉种植面积达18万亩,卜塔集镇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华英集团被誉称为“中国鸭王”,年生产加工樱桃谷鸭7000万只,产品畅销韩、日、中东、俄罗斯和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华鳖为正宗原产地,年产生态中华鳖(甲鱼)36万公斤,被誉为“甲鱼王国”。此外,潢川贡面、卜集州姜、淮南麻鸭、高桩馒头、三股油叉等地方名产名吃享誉全国。
潢川县辖4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8个乡、1个国有农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头部产业增加值21.28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22.75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为35.4:37.8:26.8,去年初步形成的“二一三”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646元,约折合925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9.5%,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8.6%提高到49.8%。
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8.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4.2%和12.2%。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2.2%,烟酒及用品上涨2.2%,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5.2%。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38869人,比上年增加341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9411个,下岗再就业人员再就业4680人,全县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