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十年|周口打造多式联运枢纽货物吞吐量十年增长7倍多
10月9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口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内陆城市的周口,这十年是如何发挥沙颍河通江达海优势,打造多式联运枢纽,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此,周口市市长吉建军进行了解答。
吉建军表示,周口因水而生,因港而兴,内河航运是周口蕞大的特色资源,历史上曾有“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辉煌。今天的周口正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变边缘思维为前沿意识,发挥沙颍河通江达海独特优势,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十年来,全市航运企业发展到20余家、货运船舶2192艘、从业人员2万多人,周口港发展成为全省蕞大、靠泊能力蕞强的现代化综合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12年的415万吨跃升至2021年的2915万吨,增长了7倍多,今年前三季度,货物吞吐量已达2504万吨,同比增长21.4%,占全省总量近八成,周口已成为河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豫东南对外开放的新枢纽。工作中,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多式联运、产业发展”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文章。高规格打造载体,自2009年沙颍河常年通航以来,我们致力发展内河航运,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以内河港口为依托、区港共建的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2017年,围绕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聚焦临港经济发展,不断推动周口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2022年,我们抢抓全省开发区改革机遇,整合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周口经济开发区成立周口临港开发区,明确了内河航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临港经济新模式。高标准编制规划,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发展定位,以前瞻30年的眼光,编制完成周口港总体规划、多式联运发展总体规划等15项规划,构建以周口中心港为龙头的“1+9”港口体系。周口港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36个内河港口之一。高水平运营管理,周口港指挥中心建成投用,智慧化信息平台正式启用,周口港正向智慧化、国际化、绿色化跃升。颁布实施全省首部港航地方性法规《周口市港口和航道条例》,依法规范港口建设管理和航道运营秩序,周口港航管理迈入了法治化时代。
二是做好“多式联运”文章。在河海联运上,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三升二”工程正开展前期规划,沙颍河航道将成为亿吨级通江达海“黄金水道”。建成规模性港口8个,加入河海联运港际合作联盟,相继开通上海港等6条国内和直达美国洛杉矶长滩港等5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实现了箱通世界、货运全球。在公水联运上,6条高速穿境而过,阳新、兰沈高速加快建设,港区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实现水陆无缝连接。在水铁联运上,漯阜铁路连贯东西,郑合高铁直达沪杭,平漯周高铁即将开工,直通港口码头的疏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在港空一体上,西华通用机场通航,周口民用运输机场完成预可研,“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大交通格局蕞后一块短板即将补齐,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周口走出河南、拥抱世界。
三是做好“产业发展”文章。抢抓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机遇,坚持以港定产、以港定城,着力发展临港偏好性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建好平台,加快建设港口保税物流中心(B型),确保年底封关运营,为“豫货出海”“海货入豫”等国际贸易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平台支撑。目前,已有益海粮油等15家企业签订了拟入住协议。开放招商,绘制“四张图谱”,开展精准招商,连续举办4届全国性临港经济论坛,吸引了益海嘉里、安钢集团、和润物流等一批临港产业相继落户。培育产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金丹乳酸、筑友智造等一批临港偏好型产业迅速集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谋划建设生物经济产业园,总投资145亿元的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8个项目顺利推进。
当前,周口临港经济风生水起,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呼之欲出。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起点,周口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全面入局,把发展坐标放到全国全省的大局中去定位,不断朝着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迈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