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开发区招商引资撑杆跳的马太效应
走进机关,看到的是微笑,接过的是热茶,谈笑之间,需办理事项已办理完结;来到园区,听到的是机器轰鸣,看到的是塔吊林立,几天不见,项目建设又推进了一大步。置身市开发区,记者切身感受到的是招商引资、务实发展的滚滚热浪在这里升腾。
近年来,市开发区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生命线”,项目建设是“核心”、工业是“灵魂”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产城融合,才能实现周口中心城区“产业高地、经济重地、厂房招租宜居福地”的奋斗目标。该区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新引进项目23个,合同资金55亿元;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5亿元,占新引进项目的70%。2012年一季度,市开发区瞄准大项目积极捕捉信息,广辟渠道,主动出击,招商质量和层次显著提升,受到全市人民关注的杭州娃哈哈集团项目,由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林鸿嘉带队赴杭州洽谈,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该项目已于近日签约。在4月17日全省大招商工作推进会上,市开发区被省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竞技场上,运动员借助一根撑杆,百米冲刺后凌空一跃,完成了赛场上的精彩跨越。市开发区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跨越的撑杆在哪里?就是要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承载力”为起跳点,以优良环境、优质服务为撑杆,实现项目引进、产业升级的完美一跃。
目前,该区累计完成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多亿元,新建打通改造南八路、莲花路、宋河路等主次干道,已形成“五纵七横、内外连接”全长60公里的交通路网,埋设供水管网25公里、天然气管网23公里,安装路灯3600盏,绿化总面积110万平方米,建成污水提泵站1个、垃圾中转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2座;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产业集聚区高新科技工业园,22栋18万平方米的三层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投入使用,旗凯箱包、超越电子等项目正式入驻生产;已开工建设的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将有效解决辖区产业工人的食宿问题。该区筑巢引凤,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打下坚实的平台,三一重工、山河光电等国内500强、同行业30强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截至目前,该区工业企业由2008年底的13家发展到现在的72家,总投资达13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7900个,失地农民丢了“土饭碗”,捧上“铁饭碗”。
不妨先去各个项目工地看一看。4月26日,记者走进市开发区,处处呈现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大河林业、科信碳纤维等项目工地运输机械来回穿梭……在国家黄淮物流大市场,放眼望去,整栋整栋的厂房布满了园区,作为豫东南蕞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地,它集农产品批发、副食品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信息采集与发布、农产品展示、特色农产品品牌包装等于一体,是周口人民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该区大力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流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3年来,现代化小区增加16个,达21个,建设面积由15万平方米增至220万平方米,泛华新城、香格里拉、万达熙龙湾、香榭丽舍等一批高端房地产项目正在拔地而起。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道路,以产业为前提和支撑,以城市为平台和条件,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两轮驱动,协调共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一座产业新城、宜居新城的美好画卷已展开,成为1+1>2的蕞好注解。
为进一步夯实基础、盘活资源,扩宽平台、搞活源头,开发区在积极开展外出招商的同时,开始了一场苦干加巧干、一环扣一环的内功修炼之旅。
该区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生命线”不动摇,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强调“抓具体、具体抓,一竿子插到底”,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务实敬业,带头走进发展建设“火线”,干部群众凝聚起了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干部一线服务、困难一线解决、工作一流推进”在全区蔚然成风。
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该区先后组织参加豫港经贸洽谈会、豫澳经贸洽谈会等各类招商会展活动,广泛推介产业优势,吸引众多企业家前来考察投资。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新生物医药、高精机械制造、服装轻工四大支柱产业及其上下游产品,遴选一批招商骨干组成4个招商服务局,根据自身优势和定位大力实施产业招商活动。同时,积极动员市直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搭台铺路,对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
重规模、重投资强度、重环保。对投资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不符合产业布局、有污染隐患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新招商的工业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占30%,投资强度在每亩120万元以上的占90%,用地集约率同比提高21%。
成立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土地、规划等部门入驻办公,对所有产业转移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征地补偿到竣工投产,全面实行“一站式办公”,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和“零距离”、“保姆式”跟踪服务,切实解决转移企业生产经营难题,保证转移企业入驻安心、生产顺利。
开展特色服务。针对落户企业“用工难”问题,利用电视广告、广播、标语、宣传单、招工咨询台、招工热线等多种形式,主动为企业提供免费招工服务,累计为大用集团、斯美特方便面、新华正彩印包装、旗凯箱包皮具等企业招工5000多人,实现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和企业正常生产的双赢。
“2012年,我们将以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坚持开放带动,强化招商引资,突出‘三化’协调,加快务实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增添新的活力,为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谈到下一步发展规划,林鸿嘉信心百倍。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