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脉 诗意栖息——周口市文学馆即将开馆
为城市延续文脉,让文学走近人民。位于周口市铁道主题公园内的周口市文学馆即将亮相。绵延文脉之中,周口文学史新的故事正在升级续写。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之根。周口市文学馆尚未开馆,就引起了全民关注。
这里不仅是中原港城周口的文学殿堂、诗意故乡,更成为周口市一张蕞具特色、蕞具人气、蕞具话题度的文化名片。
琳琅雅致的文学空间,传承古今的诗意栖息。周口市文学馆,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从历史脉络、代表作家、创作成果三个层面,对整个周口文学史进行了新的梳理。
从现代视角,对周口作家整体素质、文学现象、文学特质,进行了尽善尽美的展现,重构了未来周口文学的新图景。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守正与创新的统一,释放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和综合效应。变废为宝,用文创将废弃厂房转创为文学殿堂。创建者将豫东丰富的地域文化融入周口文学馆的设计中,晨起朝露,暮卷舒云,于历史的尘烟氤氲中,于吉光片羽间得窥诗意盎然。
古往今来,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豫东大地文明色彩缤纷,多少诗词歌赋,多少名篇雄文,无不体现出其鲜明的文学特征。从远古创世走来的周口文学,在文学馆的展示中,化为动人一瞬,苍穹回响。在历代周口作家的动人笔触下,再现文学历程的波澜壮阔之美。
走进馆内,迎面而来的三道匾额—— “文以载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周口作家“薪火相传、求真务实”的使命担当,更让人体会到周口文学的时代精神与开放情怀。
静,自然的意念;空,自然的灵性。行走在馆内,不仅能从独具特色的建筑和元素中感受昔日铁道文化的时光留痕,透过文化展示和文创设计了解创新时尚,更能享受舒适环境带来的愉悦。
这是一个文艺栖息、寂然独立、淡泊宁静的环境,靠近窗口的卡座,给人们足够的空间去营造每个人喜爱的氛围,中式的侘寂美学概念赋予了空间一种本真的美。
寂色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陈旧之色,以中性色调为主,带有着原生态的纹理或质感,呈现着原生态质朴的美感,用质朴取代奢华,空间气质纯粹而平和。石磨、砂礓、原木……
在这里,周口文学史不仅仅是书架上的文学作品,而是变成墙上凝固的诗、走廊内立体的画,变成了天地间独一无二又教人守望的文化坐标。一些记忆中的物件也成了构建文学立体面的元素,随着时光愈发得有味道,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拙”的造型意象,特别是原木立柱,用农耕乡愁的黄泥墙做涂料,自然天成的表面痕迹能产生特殊的韵味。
走廊连接展馆与公众区域之间完全开放的通透关系,蕞大程度地引入了光源,在稍纵即逝的光影变化中感受文艺气息的细枝末节。老厂房屋顶的保留,更像是蒙了一层时光特有的锈迹与灰度,渗透入骨,却又带着清新自然的一束光温暖人心。
守正创新,奋勇向前。可以预见,周口市文学馆,将以“传承文脉、诗意栖息”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界目光和本土文学爱好者、市民纷至沓来,积极推动周口文化事业发展,创造周口市文学新纪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