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促跨越 追求卓越开新局——开发区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发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党史、悟思想”读书班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举行专题辅导报告会。
2021年,开发区代表队参加市直机关党史知识竞赛复赛,以小组头部名成绩晋级半决赛。
2020年,开发区以全市招商引资突破年为契机,采取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相继引进了23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个。
这一年,开发区出台了《十必须十不准》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全市率先开通营商环境热线,为企业排忧解难。
这一年,中兴新业港、青网科技产业园相继开园运营,开元万达广场满铺开业,杭萧钢构项目一期试产,骨科医院门诊楼建成投用。
这一年,开发区获得河南省“十三五”区域经济发展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全区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月底前全部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位居全市首位。
瞭望当前的开发区,城市靓丽环境美、项目建设热潮涌,充满着创新发展的活力、包容共济的开放、民生富足的幸福,这一幕幕场景、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开发区追赶超越的铿锵步伐,印证着开发区的巨大变化。
坚定不移跟党走。开发区坚持把强化党的领导作为履职之要,高举伟大旗帜,有力推动了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开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开展专题研讨学习。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重温大别山革命精神,参观革命旧址,开展主题党课,开展基层调研等活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激发了干事热情。
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欢乐家园、美乐家园等安置区建设,新建东城安置区学校、锦诚高中等5所学校,启动富民路南通,南六路、春晖路修建等项目。开展卫生清洁、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安全隐患防控等工作。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打造全程服务、全程跟踪、全程参与的“保姆式”服务。
2020年,开发区为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共计减免房租310.88万元;减免各类税费4457户次计6882万元;扶持资金250万元、专项奖补贴248万元。
开发区把食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目前形成以益海粮油(周口)工业有限公司、五得利集团周口面粉有限公司、周口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为主的超百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和以天子铝材、杭萧钢构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
开发区党委书记王文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涛带领党委一班人多次调研,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大力开展园区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新途径,充分挖掘在周投资企业、商会协会、周口籍在外知名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
王文峰、刘涛等分别带队外出招商,积极推介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区位优势,动员更多企业家到开发区投资兴业,促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营业态新、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签约落地开发区。2020年,开发区相继引进了23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个,豫沪合作周口产业园、中德食品产业园、中骏世界城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无论是招商的层次,还是落地的数量,都有较大的突破。
2021年,开发区申报982补短板项目11个,总投资120亿元。谋划省市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2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亿元。中兴新业港、豫沪合作产业园一期等5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中德食品、杭萧钢构二期、中骏世界城等4个项目主体完工。
开发区秉承“产城融合、以产兴城”的发展思路,聚焦项目建设不动摇,加强产业培育不松劲,坚持精准对接、精准招商,相继引进了一大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好项目。
2021年4月,开发区举行头部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这次仪式共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34亿元。这批签约项目是开发区落实我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具体实施,再次按下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追赶超越正当时,奋楫扬帆勇争先,开发区项目建设的新成果正在一个个展露初颜。
做强主导产业。以产业优化、调整为方向,提升改造五得利、娃哈哈等传统产业,实现提档升级;以益常青、天子铝材、企美药业为龙头,全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加快转型升级。依托中兴新业港,聚焦人工智能、通信电子和无人系统,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推进杭萧二期项目,推动地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以豫沪合作产业园为平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提升豫沪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壮大新兴产业。以青网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培育一批知名电商品牌、互联网骨干企业及电子商务上市公司,打造中原地区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王文峰在全区重点项目观摩专题推进会上强调要求,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当好项目建设的勤务员、店小二、护卫舰;要久久为功,盯住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做行胜于言的实干家。同时,开发区还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抓、定期调度、追究问责、绩效考核等常态化制度,把项目建设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与营商环境提升结合起来,集中精力抓项目、促发展。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让开发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科学规划设计。按照产业集聚、产城互动、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规划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南部中心以及生产、产业整合提升、生产服务和配套生产生活区,形成“一带、四轴、两心、七片区”的空间结构。
城市形象提升。突出精细化、网格化、规范化城市管理,城市道路、社区楼院实现日清日扫、25座公厕实行分类管理、15处街头游园做到日常维护。棚改征迁持续推进,完成黄滩、孟营、韩营、毛楼等居委会征迁工作。莲花幼儿园、实验学校建成投用,8190户征迁群众喜迁新居,“十横十二纵”交通路网建成投用。
环境保护有力。开发区严把项目准入关,将不符合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和园区规划的企业一律拒之门外,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优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引导一批符合产业链条企业入驻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用生态环境保护杠杆推进企业节能降耗,用高水平环境保护保障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平安建设稳步推进。开发区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平安建设优秀单位,连续四年获得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扫黑除恶、信访稳定、安全生产、消防救援等工作成效显著。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开发区荣获“2020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开发区豫沪合作周口产业示范园项目、中兴新业港科创园区等项目获全市优秀项目荣誉称号。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开发区着力解决好“放开”问题。按照市委要求,开发区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蕞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蕞大限度放开市场、放宽政策,给创业者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解决好“服务”问题。开发区成立了高规格的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开通营商环境热线,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十必须十不准》行为准则。营商环境热线按照“铃响必理”的要求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保姆式”个性定制型的营商环境相关的政策查询、问题咨询、投诉受理、难题协调等服务。
落户开发区的中兴新业港是一家科技产业集群项目。总经理陈晓光说:“项目从落地到建设运营,创造了‘开发区’速度,这与开发区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办事效率是分不开的。”开发区“保姆式”服务让陈晓光十分感动,尤其是营商热线非常有效果,打热线后第二天就落实,第三天就解决。随着开发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再是企业家有困难主动找政府,而是政府主动上门服务企业,让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创新、发展。
蓝图已绘就,逐梦惟笃行。步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怎样推动开发区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深入思考的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高等级开放平台提质行动,谋划推动开发区申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外,开发区是全市开发区改革试点单位,市委、市政府将对开发区提供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大力度的支持,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产业发展集聚区、改革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经济开发区正乘着改革发展的东风,向着新征程全速启航!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