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城市空间“边角料”拓展群众健身空间
据3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正是出门活动的好时候。为了让居民们更加方便地运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见缝插针”地利用各种边角地、闲置地改造成居民们的运动角、生活角。比如,高架桥下建起了篮球场、社区夹缝中出现了口袋公园、废弃厂房改造成了健身场所等。这些城市空间的改造虽然微小,却和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息息相关。
城市中的边角地、闲置地,看似不起眼,实则潜力巨大。经过精心规划设计、重新改造后,高架桥下、地铁站里、社区夹缝中、厂房楼顶上的闲置空间,焕然一新,得以充分利用,变成现代化的运动、健身场所,成为周边居民散步、休憩的好去处。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实则蕴含着城市治理的大智慧。从城市发展角度而言,这种改造模式是对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挖掘边角地、闲置地、屋顶空间等空间潜力,可实现土地的复合立体化利用,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缓解用地紧张压力。
巧用城市空间“边角料”,对于促进民间体育运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愈发重视身体健康,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长。将城市闲置空间转化为运动场地,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彰显了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更让居民找到释放压力、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激发了群众的体育活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同时,还增加了群众的社交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用好城市空间“边角料”,建设多功能的运动场地,还能促进商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比如,高架桥下、地铁站内运动场馆的出现,吸引了更多客流,为周边商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体育用品的销售,人流增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当然,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空间“边角料”的开发建设,助力激发群众体育活力,还需在多方面进行努力。各地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更多的闲置空间纳入改造规划,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确保运动场地的建设质量和后续维护。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提高运动场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城市空间改造的认识和参与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城市空间“边角料”的巧妙利用,为提升群众体育活力开辟了新路径。期待未来有更多城市能够借鉴成功经验,挖掘自身空间潜力,打造更多群众身边的运动场所,让全民健身的活力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绽放,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医保即时结算改革助力医疗体系提质增效
全周期服务促就业稳岗模式值得推广
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叫好
社区畅通配送好办法要让更多人知道
用好城市空间“边角料”拓展群众健身空间
用好城市空间“边角料”拓展群众健身空间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